摘要:封管液是为了防止静脉留置针堵塞而在输液完毕后,向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主要包含肝素钠、保养液、生理盐水三种封管液。而封管液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生理盐水优点:作为封管液时不受病种限制,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
封管液是为了防止静脉留置针堵塞而在输液完毕后,向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主要包含肝素钠、保养液、生理盐水三种封管液。而封管液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
生理盐水
优点:
作为封管液时不受病种限制,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患者。
生理盐水可用于肝素禁忌证的病人,如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肿瘤晚期、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根据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指南的建议,封管液不应含有防腐剂,特别是新生儿及儿童使用时。
既往研究认为,肝素钠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但近几年,用生理盐水封管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减少肝素封管的不良反应,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减少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
缺点:
因为生理盐水没有抗凝的作用,虽能起到了维持导管通畅的作用,但是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
因其具有强大的体内外抗凝作用,所以用于预防置管后血栓这一严重的并发症。最新版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指南指出[4]:用肝素对各种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封管时,其浓度变化范围在10~100 U/ml;为防止导管阻塞,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加延长管容积,推荐使用剂量是10~20 U/ml。国内于德兰[5]等对两种不同浓度、量的肝素封管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用50 U/ml的肝素液10 ml 在维持静脉导管通畅、减少拔管率方面效果最佳。对肝素和生理盐水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6]结果显示,肝素比生理盐水更能有效的降低堵管率,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肝素在抗凝过程中,会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最常见和首要的并发症是出血;骨质疏松是长期使用肝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肝素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是2%~5% 。肝素钠是肝素的钠盐,是氢被钠取代形成的盐,进入体内后会变为肝素,二者作为封管液在临床上应用时并无差异。枸橼酸钠又称为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钠,通过结合血液中游离钙离子,生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枸橼酸钙,阻止凝血酶原转化成为凝血酶,起到抗凝作用。
枸橼酸钠对机体全身抗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以完全避免抗凝所致的出血,尤其适用于不宜使用肝素、肝素钠溶液封管的患者。近期研究发现[1],当枸橼酸钠浓度大于20% 时就成为具有抑菌活性的抗凝血剂,可以减少导管感染、闭塞及延长导管寿命。临床所应用的浓度4.0%~46.7%,当超过此浓度范围或更高时,枸椽酸盐不能及时被氧化,可导致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和心肌收缩抑制。国内学者研究发现[7],使用抗菌药物-肝素混合液封管与非抗菌药物封管相比,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是有效的,能够降低拔管率,延长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封管液多为经验性用药,怀疑为革兰阳性球菌者多用万古霉素;怀疑为革兰阴性杆菌者,多用环丙沙星。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机体出现菌群失调综合征。国外学者[8]对23 例需要长期静脉置管且已经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的癌症患者,持续3 d用牛磺罗定联合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封管,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安全,成功率达67%,没有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也有学者发现[9],用牛磺罗定封管后能够减少G+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牛磺罗定作为封管液在国内未见文献报道;国外只是发现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 ,但在抗凝、维持导管通畅及应用后的不良反应还未见报道。主要用于预防置管后血栓这一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常用是尿激酶(常用浓度为2500 U/ml)、阿替普酶、替奈普酶及蛇毒纤溶酶这类纤维蛋白溶解药。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还能抑制导管腔内生物膜(能介导病原菌在管腔表面的黏附、定植,加强细菌的抗药性)的形成。杨金芳等[10]研究发现,与单纯肝素封管相比,70%乙醇封管可有效降低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但未见国外文献报道,是否能在临床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为等渗液或等渗液中加入广谱抗菌药物等刺激性小的当日输入液体,封管时输入的液体量一般为10ml。与其他封管液相比减少了封管过程中繁琐的操作程序,交叉感染的概率,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多数研究认为[2],直接用输液器及输入的液体(等渗液或等渗液加广谱抗生素)进行正压封管,与肝素稀释液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刁建君研究显示[11],输液器内原液与肝素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无太大区别。但因不具备抗凝作用,所以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该慎用。